國合會2022年年會暨30周年紀念活動在京開幕
發布日期:2022-06-14 瀏覽次數:1874
6月13日,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(以下簡稱國合會)2022年年會暨國合會3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開幕。本次年會是第七屆國合會的首次年會,主題為“構建包容性綠色低碳經濟”。開幕式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,生態環境部部長、國合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黃潤秋主持開幕式并致辭。
黃潤秋指出,自1992年成立以來,國合會見證并參與了中國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變遷。在各位委員、特邀顧問、政策研究專家和合作伙伴的參與和支持下,第六屆國合會(2017—2021年)的政策研究質量進一步提高,交流傳播成效進一步提升,多方參與格局進一步拓寬,在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希望國合會充分發揮全球包容、開放合作、互惠發展的新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平臺作用,繼續為促進全球平衡、協調、包容發展,共建清潔美麗世界注入力量。
黃潤秋強調,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十年,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變化。這十年,生態文明地位之重前所未有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。這十年,環境治理成效之好前所未有,地級及以上城市PM2.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/立方米,長江干流全線連續兩年實現Ⅱ類及以上水體,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上升。這十年,公眾參與范圍之廣前所未有,生態文明成為人民群眾共同參與、共同建設、共同享有的事業。這十年,全球生態貢獻之大前所未有,推動《巴黎協定》達成、簽署、生效和實施,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,舉辦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。
黃潤秋指出,綠色低碳經濟轉型是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。中國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、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,統籌污染治理、生態保護、應對氣候變化,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。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,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,推動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、交通運輸結構、用地結構調整,深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,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開展新污染物治理,實施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,加強重點海域綜合治理,制定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。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,建設性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進程,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,推動達成兼具雄心和務實的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”,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、貢獻者、引領者。
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部長、國合會外方執行副主席吉爾博視頻出席開幕式并致辭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、國合會副主席施泰納,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、國合會副主席解振華,原環境保護部部長、國合會副主席周生賢,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、國合會副主席哈爾沃森在現場或以視頻方式出席開幕式并發言。
國合會外方首席顧問、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原院長魏仲加和中方首席顧問、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共同介紹了國合會2022年關注問題報告,參會的委員、專家進行了熱烈討論。
國合會中外委員、特邀顧問、合作伙伴代表、中外專家及其他嘉賓共200余人在現場或以視頻方式參加開幕式。
開幕式前,黃潤秋主持召開國合會主席團會議,聽取秘書處工作匯報,審議通過國合會2022年年會暨30周年紀念活動日程、2022-2023年度工作計劃。
生態環境部副部長、國合會秘書長趙英民出席主席團會議,并做工作匯報。
本次年會暨30周年紀念活動共設置4場全體會議和7個主題論壇,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。